查看原文
其他

A股豪涨5.7%,新闻联播“罕见”揭秘,这原因我服了... 莫在草原过夜,北京疾控发重要提醒

东莞疾控 2021-03-24

外媒纷纷给北京防疫“打高分”



《新闻联播》今日用时1分12秒隆重报道A股,报道称沪指涨近6%创2年半新高,两市成交量逾1.5万亿。同时,援引专家观点认为,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与防控成绩是中国经济复苏和股市上涨的最大动能。

新闻联播上次报道A股行情为2020年2月6日,当日,沪指上涨1.72%,A股三大指数已连涨三天。此后2月7日沪指收涨0.33%,波段累计最大涨幅5.5%。


疫情以来,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的努力全球有目共睹,国外媒体多次称赞中国政府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反应空前迅速,并用“中国速度”来形容中国的疫情应对措施。近日外媒又对北京防疫打出“高分”

  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小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梨园镇公庄小区附近的集中采样点指引人们来到核酸检测采样窗口。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自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至7月6日24时,北京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5例,在院320例,治愈出院15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1例。7月6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确诊病例1例,已连续9天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数在个位数。

经历20余天的现实检验,北京新增确诊病例明显减少,疫情已被有效控制。北京及时有效应对“第二轮”疫情的举措和经验,为全球各国应对疫情反弹提供了一份参考方案。
  
“北京有应对疫情的秘诀”

检测点十分迅速地在一夜之间建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戴维·卡尔弗在报道《这可能就是北京快速应对疫情的秘诀》中介绍,金融街街道检测点是北京多个新建检测点之一,承担附近19个社区居民的核酸检测任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金融街街道利用闲置空地划分等候区、检测区、应急处置区、医务人员休息区等,每个区域之间都采取硬隔离方式进行区隔,并张贴一米线保持距离。这个检测点约有100名医护人员,按2个小时轮班,每天采集时间从早上9时持续至晚上10时。医护人员用过的防护服都有单独的处理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自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以来,北京市及时有效的防疫举措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据路透社报道,检测工作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北京市正在对快递外卖人员进行检测。外卖平台美团证实,公司所有在京的配送员都将接受检测。曾在高危地区送过外卖的人员将暂停接单,接受检测并居家隔离14天。北京市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将全部分批进行核酸检测。

“积极地检测和追踪密切接触者,这是中国政府成功控制疫情策略的关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北京市政府规定,核酸检测应突出三个重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优先检测新发地市场及周边社区高风险人员,并陆续对餐饮、商超、集贸市场从业人员,中高风险街道乡镇居民,物流、外卖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政府在医院、公园入口、体育场和社区中心设立了核酸检测站,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检测了110万人。

  端午假期期间,北京市严格的防疫措施也受到外媒关注。据拉美社报道,端午假期,北京继续严格出京管理,禁止中高风险街乡以及最近暴发疫情的新发地批发市场相关人员离京,其他人员非必要不出京。此外,全市公园风景区严格控制入园游客量,一些客流量较大的公园实行预约游园,其他有条件的公园,也通过扫码购票等非接触购票方式,降低传染风险。

“人们不像之前那么紧张”

在此轮疫情中,中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的抗疫信心来自严谨科学的防疫经验和有效举措,也表现在民众正常的生活节奏中。海外媒体对中国在“第二轮”疫情中的表现纷纷打出高分。埃及《祖国报》报道称,北京第二轮疫情骤然而至,凸显新冠病毒的狡猾和不可预测,也使中国再次承受巨大压力。不过,与上次武汉疫情相比,这次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这次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慌失措,而是从容不迫进行处理,相信这次疫情只是局部的,不会在全城全面暴发,更不会大规模波及其他省区市。

“在这轮疫情中,人们似乎不像之前那么紧张了。”《纽约时报》报道称,在新一轮疫情中,北京并没有对全城采取封闭式管理,而是重点防疫。北京很多其他社区中,商店、超市、餐馆以及理发店都在营业,马路上依然车来车往,像平时一样繁忙。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在前几个月的疫情中积累的大量经验。

据埃菲社报道,居住在北京市中心胡同里的居民充分信任市政府的防控工作。市政府为阻断新疫情,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很多人对此并不担心,有些市民为消除疑虑决定去做核酸筛查。北京市西城区一位出租车司机解释说:“疫情曲线表现平缓,因为发现得早,避免了大规模传播,我们胡同里现在是安全的,保安会阻止潜在感染者进入。”这位司机表示,相信社区的核酸筛查、测温、扫码和严控人员出入措施能起到防控作用。

在严抓防疫的同时,北京的重要项目建设并未因疫情停滞。据德新社报道,在北京,冬奥会项目是疫情后首批重启项目之一。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承诺,所有场馆将在年底前完工,之后的重点是如何将人工造雪专家和设备送到中国等问题。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说,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的组织者非常赞赏,因为过去几个月中国经历了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时期。尽管存在这些特殊情况,北京冬奥会依旧持续完成关键里程碑任务,“这真正证明了,北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世界顶级冬季运动选手提供完美舞台的决心”。

“北京为防疫提供启示”

北京应对疫情反弹的有效举措,获得外媒好评。多国媒体称,北京的防疫经验值得思考,可供借鉴,为全球各国应对疫情反弹提供启示。

《纽约时报》报道称,这次北京“重点防疫”的应对方法如果成功,那么这种新方法可能会成为中国应对未来疫情的风向标,许多专家已确信这一点。北京市政府仍在努力控制疫情,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疫情谨慎的态度和做法正在产生效果,每天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已经在下降。北京市政府工作人员越来越相信,他们已在疫情迅速失控前遏制住了它的暴发。

德国商业银行新兴市场资深经济学家周浩发表文章称,北京疫情出现反弹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影响。北京的防疫经验或许可供其他国家和城市进行案例研究:部分封禁措施有助于减缓病毒传播速度,积极检测和追踪接触史有助于减少新增感染;日常个人防护将成为常态。新冠病毒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为避免再次经历很多人经历过的完全封禁措施,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应对意料之中的疫情反弹。因此,北京的经验值得研究。



别在草原露营过夜!

北京疾控发出重要提醒



7月6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3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内蒙古巴彦淖尔确诊1例腺鼠疫病例。


疾控部门提醒市民,去草原时做好个人防护,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动物,不在草原露营过夜。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在就诊时主动告知草原和野生动物接触史,以助诊断。

请处于门诊、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注意掌握鼠疫症状和诊断标准,加强对患者的旅行史和接触史问询,做好准确及时的诊断和处置。

关于鼠疫,这些知识一定要了解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我国仅有两个甲类传染病,另一个是霍乱)。

鼠疫如何传播?
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是由啮齿动物和蚤类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纠正一个误区:鼠疫不仅是老鼠传播的,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最为常见。


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鼠疫症状如何?
潜伏期短,开始时发热畏寒头痛等

鼠疫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较短,约为1~4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病死率很高。

鼠疫如何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  少接触野生动物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如果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我家有老鼠,会感染鼠疫吗?

一般老鼠感染人类需要鼠蚤这个媒介,直接接触病鼠也有感染的机会。如果你不在疫区,一般感染风险不大,不用太担心。
但是若屋内老鼠较多,会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的感染,建议做好室内卫生,消灭老鼠。

往期推荐

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有多快?10小时遍布栏杆和门把手,可存活至少5天!

北京:7人以中药治疗为主!已出院10人,新诊疗方案提到3种中成药
来源: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海外网、科普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